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第067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王飞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67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更加合理。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近期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并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列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重点领域22个关键环节之一。
二是科技创新驱动体系更加健全。通过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组建产学研联盟,强化市(院)合作机制。全市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3家,工程技术中心9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步伐加快。2016—2018年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78项,形成了一批竞争优势强、带动能力大的新兴产业,共开发创新产品50余个,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创利税6.5亿元以上。加强苎麻、富硒茶叶、中药材等农业技术攻关,培育和引进动植物新品种30余个,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40余项。
二、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
一是科学统筹切实加大科技投入。为规范和加强达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7年12月,市科技局会同财政局出台了《达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8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应用研发资金2777万元,同比增长24%。围绕“十个一批”立项科技项目99项、带动社会研发投入6亿元以上。
二是优化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机制。市科技局会同财政局出台专门政策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间接经费使用、劳务费开支范围、结余资金处置等,给与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2016—2018年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十个一批”共计下达项目277项,资金分别为1565万、2235万、2777万,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资金逐年增加。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创新。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制订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设立科技创新发展专项基金、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要求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三、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多举措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重点支持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大力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争取省、市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支持。截止2018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2019年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
二是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制定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和目录,支持引导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积极搭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创业载体建设,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
三是发挥科技项目支撑作用。通过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为达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2016年,达州市全年累计申请专利1497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6%,专利申请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成功培育“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家,1项发明专利获2016年度省政府专利奖二等奖。
四、全面推进“双创”工作,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集聚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壮大全市创新型企业群体;布局建设了一批产业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参与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实施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10大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开发出了一批新产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群。
二是聚焦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建设了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场和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机构;瞄准重点人群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科技人员、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创新创业;逐步放松了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简化了登记手续,初步建立起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大力开展“双创”活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自2015年起,我市与全国同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活动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专题讲座、涉农企业家沙龙、项目路演、政策咨询等活动惠及创新创业人员20余万人,激发了广大创业者的积极性,营造了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创新创业激情日益高涨。
五、培育科技创新承载能力,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活力
一是积极开展科技人才引进活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达州英才计划”,定期收集各行各业人才需求目录,发布引才公告,面向全国引进科技人才,现已累计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600多名。开展院士专家柔性引进活动,成功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郑绵平院士等院士专家140余名。开展达商回引行动,鼓励四海达商回乡发展。
二是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单列“科技菁英项目”,实施“创新创业人才”专项,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引育用体制机制。出台了《达州市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创新、离岗创业或到企业兼职,明确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不低于70%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
三是解决好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成立了高端人才服务团,为高端人才提供学习培训、创新创业、生活保障等服务。依托高端人才服务中心解决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全面放开人才落户,高品质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全市共建成人才公寓近1000余套,切实解决了人才后顾之忧,营造了爱才敬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