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君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全市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建议》(第445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壮大,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达州市科技局通过平台建设、企业培育、人才引育等关键举措,着力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为奋力推动达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坚持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作为增强创新能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采用“培育引进”的方式,积极谋划布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创新平台83家,围绕苎麻、黄花、茶叶、萼贝等特色农业布局涉农创新平台共30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省级1家,重点实验室13家、均为省级。近年来,涉农创新平台立足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实际,承担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近20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并积极对接产业需求,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二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壮大创新科技型企业集群对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围绕“3 3 N”重点产业、“9 3”现代农业,建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性、成长性、研发能力等指标实施梯度培育。目前,全市“高企”数量共192家、全省第五,“科小”数量597家、全省第七,其中涉农“高企”数量31家、“科小”数量172家,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市涉农企业研发投入近4.28亿元,约占全市研发投入总经费25%。三是积极引育创新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推进农业强市建设,加大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强化充实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2022年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1名,其中博士1名。目前,市级农业农村系统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90余名,农业科技力量不断凝聚,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并严格按照市职改办《关于做好全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2022年,完成3名高技能人才初级评审、28名人员中级评审工作。同时,按照全省高级职称评审要求,完成3名正高、13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48名副高职称资格初审。并对2010-2022年全市农业系统取得初、高级人员职称资格人员信息完成系统上传。另,市人社局等7部门印发《达州市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明确可将科研院所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提升至40%,并优先实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高空低用”,切实保障了科研院所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
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进步,关键技术攻关多点突破
近年来,围绕我市现代农业需求,大力开展种业科技攻关和农业基础研究,助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品种选育。发展现代种业,做强种子“芯片”是关键。市科技局充分调动科研院所积极性,围绕水稻、玉米、大豆等粮油产业,组建农业科技攻关团队66个,启动实施课题研发及创新推广项目64个,成功申请国家专利41个,实现水稻、玉米国审品种“零突破”。同时,围绕水稻、蔬菜、果品、茶树、水产等农业产业,支持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品种选育类科技计划项目。截止目前,已实施项目近20项,成功选育“达芋2号”“达薯1号”等多个高产高抗“达芋”系列马铃薯新品种,并在川东北的巴中、广安、南充、广元等市县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强化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专家教授引领作用,推动科技资源下层,深入农户、企业等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解决车厘子挂果难、青脆李易裂果、青花椒栽培生态修复难等个性问题10余项和现实生产问题2000余个。并且在科技计划项目中专项设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聚焦“苎麻脱胶”“脆李保鲜”“黑鸡绿壳下蛋率”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截止目前,共实施科研项目近20项、投入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科技成果。比如,“项目《利用基因组标记挖掘和保护原产地旧院黑鸡优异遗传资源》,通过特定DNA分子标记筛选技术,实现了旧院黑鸡绿壳蛋率从5%到100%的飞跃”。三是夯实装备支撑。聚焦我市丘陵山区地形,广泛征集现代农机装备技术需求,梳理农机装备短板弱项,通过科技项目和揭榜挂帅的形式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制约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攻关和新型农机研制,以提升苎麻、茶叶等特色经济农作物种植收获水平。截止目前,实施省、市级农机装备科技计划项目5项,下达财政资金近100余万元,支持开展苎麻一体机械化打剥机研发、丘陵茶园的采茶机研制、全株青贮玉米切揉一体式粉碎肉丝装备等现代农机装备研发推广。目前获授权专利87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0余个,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引领,赋能增效作用明显提升
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品种推广、农业科技培训,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基地建设规模大。充分发挥通川、万源、大竹、宣汉、渠县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引领带动作用,综合运用“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机制,聚焦水稻、糯稻、油菜等粮油产业,打造科技示范基地3.4万亩,建立苎麻、茶、黄花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近33.13万亩,建立黑鸡、花牛、中蜂等标准化养殖基地19个,目前园区内糯稻、苎麻、水稻等主导产业年产量远超过1万吨。同时,建立谢华安院士工作站,推广免耕、直播、绿色防控等绿色节本高效技术,共建成杂交水稻制种基地3.2万亩,完成水稻、玉米等直播面积130万亩,促进粮食生产标准化、高质高效发展。二是示范推广速度快。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作用,重点聚焦粮油、茶叶、蔬菜等主导产业,示范推广水稻、马铃薯等粮油品种28个、面积近40万亩,引进蔬菜品种25个、运用面积4000亩。通过小规模推广结果表明,其中川苎19、川苎20亩均增产30公斤,增加效益500元,达芸三号亩均增收300-400元。同时,总结提炼新技术5项并发布地方标准,其中春玉米抗倒伏种植技术在通川达川等地推广5万亩,同比挽回效益200多万元,果用银杏栽培技术在开江推广800亩、花脸香蘑生产技术在宣汉推广20亩,在加工大户带动下,银杏果、大竹白茶加工技术得以推广,受众面逐步扩大。三是为农服务效率高。围绕种业、农业产业等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建立“科技特派团农业产业专班 N”为农服务机制,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达州综合试验站和苎麻、食用菌、马铃薯、肉牛、中药材等5个四川创新团队和现代农业“9 3”科技特派团以及市各级农业人才组团等工作相结合,分赴全市各县市区开展助农增收、粮油高产创建、现代农业园区技术服务和科技帮扶活动350余次,服务新型经营主体达500家,服务各级园区15家,开展技术培训近400余次,科技宣传超500余次,发放资料1万余册,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民5000余人,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最后,感谢您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8月30日
(联系人:农村社发科 冉天,联系电话:1872355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