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34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发布日期: 2023-09-06 14:57:23

王欣代表:

您在市人大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第346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主要开展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印发《关于加快达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达州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十二条措施》,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构建以西南职教园区、亭子职教新城为窗口、各县级职教中心为骨干的“2 5 N”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推进中高职“3 2”五年贯通培养工作,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等方面的贯通衔接,全市新增13所五年贯通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对接产业发展,协同园区建设,配套产业服务,结合全是“3 3 N”重点产业和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强化专业匹配,优化专业设置。全市新开始专业46个、淘汰落后专业59个、停办专业46个,布点高职专业63个、种植专业196个,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日趋合理。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推进瓮福化工、川环科技等30多家重点企业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40余家科研院校在技术、人才、知识产权运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邀请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开展入企诊断,促进能源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等领域创新发展。强化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搭建玄武岩纤维国际论坛等研讨平台,推进我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以达州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市校战略合作专项资金项目为载体,搭建市域企业与四川大学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合作平台,支持市域内46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大学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成果转化、人才团队等项目类别,并定期举办成果推介会,有效促成各类创新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三)推进产学研教融合。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产业人才体系,坚持学校围绕园区建、专业围绕产业建、基地围绕企业建,组织开展职教进园区、校企面对面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实训基地375个,签订合作协议408个,进行实习实训、生产、技术服务,开展与就业、职业指导相结合的工匠人才培养。鼓励校企合作,强化人才培养与就业。印发《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任务安排的通知》(达市科〔202346号),部署要求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企业同学校对接合作,承接高校人才实习就业,为高校毕业生量身打造一批高质量见习岗位,全市公认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56家。建立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通过行业部门点单,重点企业下单,重点群体选单,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深化与东莞、舟山、连云港等38个城市的劳务协作,采取组织化输出、深化区域协作、打造劳务品牌等举措,最大限度稳定就业市场主体。

(四)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平台示范带动作用,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组织学生深入高新技术企业,参观省级重点实验室,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厂房,零距离接触科技创新第一线,增强对科研的感知度,认识产学研融合的全过程。加强区域协作,开展万达开云职业教育论坛等系列活动,紧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机遇,扩增职教资源、优化发展结构、深化改革发展。协同搭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教研评价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以形成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联合四川文理学院组织开展“2023年高校科研人员进企业服务活动,着力推动高校科研人才技术供给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需求精准匹配,有力促进23名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完善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自主研发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升级,加强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深化产教融合,大力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结构,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指导学生动手实操、提供学业职业指导、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三是搭建平台,联合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发力加强职业教育沟通合作,探索建立产教联合体平台、产教融合中心等平台,推进实施科教融汇大力营造以科促教”“科教相长氛围。

 

 

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822

(联系人:成果科李宗俊 309098418224035706



主办单位: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蜀ICP备19022076号-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40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