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关于拟提名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
2023-07-13 09:40:32 来源:成果科 作者:admin
【字体:
打印

按照《关于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遴选和审查,拟提名基于激光三维成像的柔性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13个项目和人选申报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现将提名项目情况进行公示。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如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形式向达州市科学技术局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出异议的应由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否则将不予受理。

联系单位:达州市科学技术局成果与对外合作科

  人:杜茂莹   08183090984

联系地址:达州市西外市政中心综合楼1309室  

 

附件:拟提名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项目

 

 

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713

 

附件

 

拟提名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项目

 

一、曾凡新

申报奖励类别: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工作单位:达州市中心医院(达州市人民医院)

人物简介:该候选人自工作以来,怀揣科研发展的初心,投身服务基层的事业,将科研基础理论与临床多学科结合,将人工智能、基因治疗等全球最前沿的医学科技运用到肿瘤、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为群众谋福祉。相关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期刊《Cancer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等上发表,累积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和授权1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获得省医学会青年科技三等奖一项,2019、2020年度省医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6项、省卫健委3项、省医学会、达州市科技局等市级项目5项,累计项目16余项。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带领研发的智能乳腺系统能精准筛查诊断乳腺癌,BI-RADS分级结果可靠,良恶性诊断正确率超过98%,与临床专家水平相当。

、超深特大型高含硫气田长周期安全稳产技术及应用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张庆生、曾大乾、刘长松、谭晓华、李涛、郭肖、张纪喜、彭松、曾浩、姜淑霞、游瑜春、余启奎

项目简介:普光气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含硫气田,“十二五”以来以国家重大专项为依托,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及四川“气大庆”目标,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确保了气田长期安全稳产,并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高含硫气田高效稳产、控水治硫、安全环保、高端装备4个方面实现技术重大突破。气田已稳产13年,比预期延长5年;水侵速度下降32.4%,硫溶解率95%;安全环保实现了“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涉硫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6%,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实现了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从追跑到领跑的跨越。二是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投产以来累产天然气1117亿立方米、硫黄2300万吨(市场占有率1/3),促进了我省能源结构优化,缓解了化肥生产原料紧张局面,实现销售收入1314亿元,上交利税621亿元,其中近三年销售收入314亿元、利税158.9亿元。三是作为地方经济重要支柱,勇担国企社会责任。支撑建成了川东北能源化工基地,已入驻百余家企业,就业岗位达1.23万个,年销售收入362亿元。本成果形成的技术对于我省高含硫气田开发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为我省天然气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已在元坝、川西、铁山坡等高含硫气田应用,具有重大推广价值。普光气田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重大能源创新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周守为、杨春和对该项目的评价结果为整体技术国际领先。打造了高含硫气田开发的中国品牌,实现由追跑到领跑的跨越

、复杂山地高酸性气田石油管安全风险精确识别与管控关键技术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湖南联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飞、张智、张诚、黄华、徐菲、赵果、谢鸿、刘婉颖、冯逍、李升龙

项目简介:高酸性气藏约占全国天然气储量的1/4,其中90%都集中在四川盆地,周边人口稠密,高浓度H2S一旦泄漏,将产生灾难性后果,高酸性气田安全开发意义重大。普光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高酸性气田(H2S 15.2%、CO2 8.6%),产出气中H2S浓度是致人闪电死亡浓度的150余倍,且地处大巴山区,区域内地灾频发,地下盐膏层蠕变,与气田长时间开发带来的管材老化、腐蚀加剧等问题相叠加,石油管(油管、套管、集输管道)发生突发性开裂导致大规模泄漏的风险逐步加大,安全管控面临新的挑战。该项目以石油管安全风险“摸得准、看得清、管得住”为目标,创新形成了三项关键技术,研制关键装置14项,消除了石油管安全隐患,实现了重大风险“清零”。项目获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件、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1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牵头制定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70篇。成果已完成工业化应用,保障了普光气田安全平稳生产“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经由黄维和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评价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层管柱周向三维扫描阵列检测技术,集位移、倾角、加速度计监测于一体的智能形变传感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领先。加拿大能源管道领域首席科学家Y.Frank Cheng院士认为本项目研发两项检测装备技术“指标领先于国际同类产品”,是“具有开拓性的创新成果”。

、高含硫气田采出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

主要完成人:王红宾、张新妙、方申文、尚红超、杨冰、苏三宝、欧天雄、罗廷辉

项目简介:高盐采出水绿色、环保、经济处理是高含硫气田可持续开发的必要因素。普光气田是国内最大规模高含硫气田,地处长江中上游,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确立了采出水从回注向回用转变的重大抉择。采出水具有“三高”特性:氨氮、有机物和盐含量高,是《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最高限值的20~60倍,成份复杂,处理难度大。传统技术理念是“分离净化和浓缩”,例如化学氧化+多效蒸发工艺,存在消耗大量蒸汽、产生铁泥和浓缩母液等危险废物。该项目针对上述问题,立足“生物降解和节能除盐”技术理念,深入探索高盐条件下氨氮生物硝化机理和复杂有机物生化降解规律等科学问题,创新开发高浓氨氮耐盐生物硝化、高浓有机物高效处理、膜法耦合MVR蒸发节能除盐等系列关键技术,首创高盐气田水资源化处理成套工艺,实现全流程无危险废物产生、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该工艺在普光气田成功工程应用,稳定运行3年多,处理采出水40余万方,产水率超80%,产水水质远优于回用标准,全部回用。药剂、电能和蒸汽等消耗大幅降低,与传统工艺相比,处理成本降幅超60%,经济效益好。该项目支持普光气田平稳、持续、绿色开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保障四川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功能,助力“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3篇。经四川石油学会专家组评定,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复杂山地多期资料重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主要完成人:蔡其新、彭鑫岭、李娜、秦广胜、薛雅娟、马建波

项目简介:普光气田是“川气东送”主供气源,目前进入第二个开发稳产期,亟需创新地震勘探技术,落实储量接替阵地,夯实开发稳产基础。该区地表山高坡陡、地下多期构造叠加,是典型的“双复杂”地区,采集成本高、成像精度低,给山地地震勘探带来极大挑战。项目组率先在四川盆地开展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攻克了双复杂区超深层成像、礁滩储层刻画和气水识别等难题,形成了复杂山地多期资料重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原创性研发了复杂山地多期资料重构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空间采样密度提高5倍,成本降低34%,井震符合率大于85%,实现了低成本高效勘探;创新形成了陡坡台缘礁滩体储层精细识别及含气性检测技术,预测精度提高10%,实现了勘探突破和开发稳产;首创了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非重复性时移地震含气饱和度定量评价技术,含气饱和度符合率80%,解决了气藏开发中水侵“卡脖子”难题。经四川省石油学会鉴定,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面向“双复杂”礁滩储层高精度地震成像的多期资料重构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21篇(SCI收录13篇)。实施二次高精度三维地震677.51平方公里,节约成本9480万元,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1433.21亿方,新建产能16.7亿方/年,支撑了气田持续高产稳产,并在四川盆地和东部断陷盆地推广应用,对推动领域技术发展具有显著引领带动意义。

、百万吨级硫黄绿色高效成型与存储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洛阳涧光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曹英斌、商剑峰、李健、于艳秋、肖国清、裴爱霞、李永生、赵强、孙继鹏、武麒麟

项目简介: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猛,原材料需求日益增加。硫黄作为特殊化工原料,消耗量大,进口依赖度高。为缓解硫黄需求紧张局面,在国家重大专项支持下,普光气田敢为人先,攻克大规模硫黄绿色高效湿法成型与存储技术,在气候潮湿、人口密集的川东北地区,打造了亚洲最大硫黄生产基地,推动了硫黄技术进步与提升。成果在百万吨级硫黄高效湿法成型、精准粉尘防控、安全绿色存储、高附加值利用的理论、技术、装备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揭示了液硫固化规律,研制了湿法成型装备,产品优质率100%,生产能力提升10~15倍;发现硫黄粉尘爆燃规律,建成首套全流程粉尘防控系统,粉尘浓度为同行业1/1000,连续安全运行14年;首创大规模硫黄绿色存储技术,实现有害气体零排放;建立了硫高附加值利用产品链,农作物产量增加5%以上,已出口多个国家。该技术获多项授权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015技术应用后,形成了年产670万吨湿法成型硫黄产能,使得进口依存度下降30%;普光累产优质硫黄2300万吨,市场占有率达1/3,支撑了四川、贵州、云南等多省市工农业发展;近三年硫黄销售收入63.03亿元、利税32.13亿元,为端牢能源、粮食饭碗及国防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经中国工程院孙丽丽院士等专家组评价,认为该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硫黄细粉生成与粉尘防控、液硫废气治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基于激光三维成像的柔性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四川吉埃智能科技公司、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显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陈光平、虞静、盛仲曦、黄陆君、唐海龙、周东、黄贵余

项目简介:针对我国智能制造核心的高端装备和算法软件严重依赖进口,且系统定制化程度高的问题,项目突破了高精度激光三维感知装备以及三维感知数据的自适应算法关键技术,建立了统一的系统架构,实现了智能制造系统柔性化及通用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生产线自动化再提升所需的“眼睛识别”、“大脑思考”和设备机构自动执行痛点。该成果形成的通用型柔性智能制造系统,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线作业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实现了产业化推广,三年内形成经济效益超5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超2.5亿元,利润超1亿元。

本项目成果有重大技术创新,获得“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评价;成果形成的产品取得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认证,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使我国相关自动化产线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带动了整个智能制造行业技术进步。

、多点吸附型高效金属酸洗有机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主要完成人:赖川、谢斌、李小龙、王成端、向文军、邓远方

项目简介:金属材料是现代社会中使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在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金属材料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腐蚀问题。酸洗腐蚀作为金属腐蚀的重中之重,使用缓蚀剂是减缓其腐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项目基于缓蚀剂作用机理和分子设计原理,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理论层面对缓蚀剂的活性位点和吸附构型进行了前瞻性设计,面向金属酸洗腐蚀防护的重大需求,研发具有特殊结构、缓蚀率高、水溶性好、时效性长、稳定性好的新型有机缓蚀剂。该成果及技术有效解决了缓蚀剂缓蚀性不够高、水溶性不够好、稳定不够好、时效应不够长、功能较单一等问题,成果已在设备清洗、含酸废水处理、天然气储罐及管道维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川东渝北主栽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宣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重庆市万州区经济作物发展中心

主要完成人:李彪、赵辉、孙传齐、王志德、王荣、郝界、李远江、何雪梅、马洁、徐德

项目简介:项目针对川东渝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冬季阴冷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长期以来存在的品种单一、种性退化、栽培技术不规范的问题,采用“高低温融合,高低海拔协同”的系统选育思路,首次育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宜川东渝北、温型更宽的主栽食用菌新品种3个;率先创新了香椿、苎麻等作物副产物栽培香菇、平菇、木耳栽培基质配方及配制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了香菇段木电钻轻简化打孔技术,改进了食用菌灭菌器、香菇双层出菇大棚等;优化了稻-耳轮作复合栽培技术等,研制地方标准5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培育地理标志产品2个,打造区域公用品牌1个,注册商标4个,发表论文16篇;创建了“专家(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营主体”科技推广模式和“两标准三管控四统一”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了食用菌万亩示范区3个。创新成果为同行科研单位开展区域性食用菌品种选育提供了借鉴经验,解决了川东渝北地区食用菌产业对广温型品种的需求,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成果在川东渝北地区推广应用5.26亿袋,川东渝北地区品种覆盖率80%以上,种植效益25.88亿元,利润7.54亿元,对产区菇农增收、秸秆资源化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果经省内外同行专家鉴定,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声音导航的空肠营养技术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达州市中心医院(达州市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郑祥德、张颖、兰清、周文来、田琳、刘成、吴昌徽、李文彬、高强、丁桂兰、刘筱彤

项目简介:针对条件受限的基层ICU实施空肠营养的技术难点,通过对传统操作方法创新、目标靶音发明和新型导管的研制,解决了制约基层ICU实施床旁空肠营养的技术瓶颈问题,为规范肠内营养的分层管理,减少并发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基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置管阻力变化特点,构建了床旁徒手置管方法和流程,创新研制了“五关四段”经鼻空肠置管技术,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高,为基层ICU应用提供技术基础,并不探索升级技术。对“五关四段”技术创新升级,率先研制和应用“音乐导航式”空肠营养技术。根据自主专利技术,研制了一种能持续发音的空肠营养导管。独创目标靶音的识别方法,破解了临床长期以来依靠听诊“气过水声”模糊不清、难以捕捉的难题;解决了传统经鼻盲插,导管位置判断困难和定位不准的技术关键;提高了基层ICU实施经鼻空肠营养技术的可及性。该项目成果创新性显著,技术整合性高、实用性强,推广和市场转化前景好,社会效益好。

十一、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及医院制剂开发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罗云、彭雷、程阔菊、朱丹、赵婷、严欢

项目简介:该项目是基于经方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作用及现代机理研究,同时将柴胡疏肝散转化成现代剂型—柴胡疏肝散医院制剂。—申报单位脾胃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多年来探索、总结发现柴胡疏肝散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显著疗效,但相关文献报道极少,且无现代作用机理研究。鉴于此,申报单位脾胃病科在总结了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基础上,同时对其现代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鼠胃肠功能紊乱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显示,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现代作用机理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CX43、MLCK、胃动素、瘦素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有关。现代作用机理的揭示直接为临床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提供了现代的科学理论依据。该项目前期研究共发表论文6篇及进行成果登记1项。研究成果通过论文发表及省市级继教项目进行了推广应用。目前市内的推广应用显示,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疗效确切、肯定。鉴于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推广应用情况。申报单位于2022年已将柴胡疏肝散成功转化成了柴胡疏肝颗粒医院制剂,并于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成功(川药制备字Z20220462000),目前已在申报单位全面投入临床使用,市内多家医疗机构可调剂使用。申报单位下一步拟申报柴胡疏肝颗粒剂进入《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和四川省医保目录,届时可在省内各家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及进行医保结算。

十二、理气散结颗粒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创新及示范应用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主要完成人:王毅、魏谭军、王张、肖成、陈飞、魏旭

项目简介:该项目依托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理气散结丸剂型改进及质量标准研究》和达州市科技局项目《理气散结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与研究》,通过对理气散结丸进行剂型改进制备理气散结颗粒,改良了服用方式,提高了质量标准;应用谱学技术(HPLC、HPLC-MS、GC-MS)和血清药物化学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医院制剂多成分活性物质快速筛选技术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了理气散结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的潜在作用靶点和机制;研究了理气散结颗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通过降低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r1 mRNA和Pgr mRNA表达,进而降低乳腺组织中的孕酮受体PR蛋白表达,最终发挥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该项目解决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共性难题,构建了达州市首个医院制剂质量标准多成分谱学分析技术平台;建立了基于有效成分与生物靶标作用的中药质量控制的多维全息的HPLC图谱质控体系,发展了基于谱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技术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组学方法,成功制定了20余种医院制剂的质量标准,全面提升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学术思想活跃的科研创新团队;最终形成“专科-专诊-专家-专药”完整的产学研发展链,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理气散结制剂的剂型改进、质量标准提升及有效性系统研究”荣获 2021年度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十三、大竹县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创新与应用

申报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大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大竹县人民医院、大竹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主要完成人:钟晓东、袁东娅、申化坤、何联菊、赵旭梅、孙波、龙祖勇、刘继旭、陈燕、高洪波

项目简介:艾滋病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当前,全国广大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行政动员、扩大检测、社会动员不足以及老年人宣传干预难、治疗可及性较差、综合治理不力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该成果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大竹县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创新与应用项目,建立和完善了艾滋病病例发现管理及宣传干预“双下沉”、一小时抗病毒治疗圈、一站式服务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检测、干预、治疗、关怀一条链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模式,形成了一套“12272”老年人群艾滋病宣传干预策略,充实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防艾工作机制内涵,从而有效落实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及相关措施,有效遏制了大竹县艾滋病疫情,自2016年起,连续7年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年均降幅达16.27%。该项目已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9篇,2个创新模式已在国家层面列为优秀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荐推广,已在四川省3个地市州12个区县推广应用,1篇学术论文在第七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交流发言。该项目成果整体技术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为全国艾滋病防治提供了借资借鉴的创新模式,对充分发挥大竹县作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疫情稳定器”、“防治先锋号”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分享到:
上一篇:达州市科技创新奖励办公室关于2022年度达州市科技创新奖评审公告 下一篇:
主办单位: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电  话:0818-2374192    
网站标识码:5117000040
域名备案号:蜀ICP备19022076号-1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