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市科技局以“1551”科技工作总体思路为统揽,聚焦重大平台建设、助企纾困稳岗、重大项目支撑、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移转化五个方面持续用力,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重大载体建设,全面提升创新能级。大力推动达州高新区“以升促建”,园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发展活力持续向好,在上半年省级高新区评价结果中位列全省第一。启动创建以渠县为核心区,通川区、万源市、大竹县、开江县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助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制定印发《达州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锂钾、玄武岩纤维、富硒农产品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年培育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各1家,宣汉微玻纤新材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现场答辩环节。
二、聚焦助企纾困稳岗,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始终坚持把科技金融作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入企业走访宣传“天府科创贷”等科技金融政策,全市已有123家企业申请入库,申请贷款企业88家,获贷企业14家,放款金额3094.2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动员辖区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设立科研助理岗位,扎实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分解和落实等各项工作,累计开发科研助理岗位150个,吸纳应届毕业生145人,完成省科技厅下达目标任务的290%、目标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二。
三、聚焦重大项目支撑,增强企业创新动能。围绕“3 3 N”重点产业集群,组织实施“宣汉深层富锂钾卤水资源开采工艺技术研究”等项目34项、下达科研资金1492万元。持续做好2022年度四川大学—达州市人民政府校市战略合作专项资金项目、达州市企业研发投入补助项目申报工作。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推荐申报2022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5项,拟向上争取资金总额750万元。组织申报2023年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5项、申请经费2700余万元。
四、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打造高新产业集群。建立企业帮扶服务机制,实行“一对一”对口联系,帮助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构建梯度培育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组织推荐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四川省瞪羚企业,组织申报认定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146家、申报数超过近五年总数,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75家、完成去年全年目标任务的149%。1—6月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302.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7位、川东北经济区第1位。
五、聚焦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双链融合创新。支持推动达州高新区获批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提名“超深特大型高含硫气田长周期安全稳产技术及应用”等7个项目成果申报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推荐“急倾角薄煤层采煤机软电缆”等3个创新产品获得2022年度省级创新产品后补助,登记各类科技成果23项。实施省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8项、补助资金近500万元,引导企业投资6000余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3亿元。截至8月底,全市技术合同登记登记额达3.14亿元、同比增长393%,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