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我市召开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会,总结回顾2021年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光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余世斌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市R&D投入14.8亿元、增长49.5%,增速居全省第四位;技术合同登记额2.56亿元、增长131%,增速居全省第二位;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540亿元、增长3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11.48亿元、增长82.3%,增速居全省第五位。
会议要求,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1257”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即:围绕川东北渝东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总体定位,重点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万达开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创新型城市、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五大示范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重点产业赋能、创新平台提升、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服务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队伍提升七大专项行动。聚力抓好“十件大事”:一是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二是获批建设万达开(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三是强力推动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四是实施创新主体梯度培育计划;五是培育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六是争创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七是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八是启动创建首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九是启动争创第二批省级创新型城市、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十是组建1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会议强调,全市科技系统要深入研判中央、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把握先机、顺势而为,推进全市科技事业取得新发展。重点聚焦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在推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重点围绕“3 +3 +N”产业集群,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努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二是聚焦企业主体,在提升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各类园区、产业集中区、示范基地的集成作用,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三是聚焦政策引导,在促进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加大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天府科创贷、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省政府“科创十条”和市政府“科创九条”等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四是聚焦正“四心”,在推动争先进位上下功夫。坚决坚定将机关干部“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贯彻科技工作全局、转化为工作实效,主动在全省科技创新大格局中入主流、争一流,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贡献科技力量。
会上,达川区、大竹县、宣汉县人民政府,市中心医院、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作了交流发言。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及科技主管部门,科研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及部分创新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