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知识产权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促进我市专利工作更加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我局制定了《2012年达州市专利工作推进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三月六日
2012年达州市专利工作推进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四川省专利战略(2011-2020年)》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化互动”总体要求和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增加知识产权数量、提高知识产权质量为主要目标,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企业;以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着力点,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软环境;以加大知识产权工作考核力度为手段,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实现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二、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全市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专利法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专利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专利保护更加有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1、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全市专利申请总量力争突破400件,增长率不低于25%,其中发明专利增长30%,数量不低于60件,企业专利增长40%,数量不低于100件,力争30%规模以上产品开发类企业实现专利消零,PCT国外专利申请力争零的突破。
2、加大专利转化实施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加速专利价值流通,提升专利技术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新增专利实施项目31项,实现产值7.8亿元。
3、提升全社会专利意识。专利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宣传,专利基本知识得到广泛普及,保护专利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公众知识产权认知度明显提高,
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专利行政执法保护的条件进一步改善,行政执法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专利维权、保护能力明显提升。
5、加快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有技术,懂业务,熟悉专利制度的专业人才;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不低于60人(次),培训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少于500人(次),全市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得以提高,研究和运用专利战略的意识普遍增强。
三、工作重点
1、开展全市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对全市现有的395家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状况进行摸底,掌握近年来全市企业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基本状况,为知识产权更好地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2、启动规模以上企业专利消零行动,在规模以上“零专利”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评估的基础之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指导“零专利”企业制定符合企业总体发展的专利战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专利工作体系,鼓励“零专利”企业发掘整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申请专利,力争今年新申请专利企业数量不低于36家,30%规模以上产品开发类企业实现专利申请零的突破。
3、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选定5到7家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力度,提升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引导优势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申报、管理、利用、保护制度及流程,鼓励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产品立项、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拓展研发空间。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拥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资金资助和政策扶持,增强研发动力。实现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25%以上。
4、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结合知识产权三进,依托各种新闻媒体宣传专利法及相关法规,及时报道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例,扩大宣传的受众面和宣传效果;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计划,组织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各类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提高企业运用专利制度、管理知识产权事务的能力;按照省局要求将知识产权培训内容纳入党校课程,以知识产权研讨会、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分期分批对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专利普法培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和综合管理的能力。
5、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达州市重点行业专利数据库”和“专利信息分析检索系统”,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本行业专利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和反馈机制,引导企业重视对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的重点领域和产生的结果做好预警分析,提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
6、发展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化、网络化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以适应企业日益增长的专利代理、咨询和应对专利纠纷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业务需求;加强对专利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推动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和引导专利中介服务机构与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业务交流,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
7、拓展企业专利融资渠道。吸引省内外风险投资机构、信托机构、投资银行等和其他资本进入我市知识产权领域,引导和支持金融和风险投资加大对知识产权实施和产业化的资金投入;争取金融行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优惠政策及金融信贷产品,为我市优秀企业专利技术的转化创造融资条件;引导信用担保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提供担保服务。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质押、信托,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和转化途径。
8、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县知识产权局及相关部门之间的纵向联动和横向协作执法机制,依照国务院和省知识产权局统一部署,围绕本辖区内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继续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查处力度,纠正专利标注不规范行为,严厉查处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假冒、冒充专利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加快“两化”发展进程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知识产权发展环境。
9、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奖励考核,对各县(市)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专利实施产值增幅等重要指标工作进展情况实行季度通报,增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建立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机制,将专利申请量、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对相关单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考核评价依据,在重大项目立项、验收等工作中,增加知识产权评价指标;提高对专利申请和专利项目实施的资助标准,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省专利评奖,对获得国省优势专利奖的企业给予重点奖励。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领导协调机制,积极协调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推动,逐步实现专利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专利行政管理与执行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努力凝聚促进我市专利事业发展的合力。
2、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政府对专利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努力探索建立多渠道专利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利用专利资助资金和实施项目资金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工作,促进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专利技术成功转化。
3、加快建立规划实施评价机制。市知识产权局将加强对计划实施的指导,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我市专利工作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县(市)区知识产权局要认真贯彻落实,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