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达州市2013年科技工作要点
2018-08-12 17:06:37 来源: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作者:
【字体:
打印

​   各县(市、区)科技局、市属科研所、各科室:
    2013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主基调,以“51133”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以加速成果转化为中心任务,以整合科技资源为切入手段,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大力培育创新产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联盟,全面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组织实施省、市重点科技项目108项,力争实现年创产值34亿元。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年实现产值30亿元。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加快新产品研发,培育创新产品5个。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申请专利突破600件。狠抓科技项目申报,加大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力度,力争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有新的突破。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全面提高,为我市实现次级突破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经济结合
    (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组织实施好“CPE高分子复合材料及电缆发明专利应用产业化”、“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制甲醇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活力苏口服液产品技术提升及产业化”等9个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预期实现产值16亿元,利税3.5亿元。
    (二)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整合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发挥实验室技术、人才、设备等条件资源的放大器作用,重点建设特色产业服务平台、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平台,搭建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能作用,开展好科技成果发现、筛选、撮合、转化工作。加大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力度,对科技成果登记进行规范性管理,同时在企事业单位中积极宣传科技成果登记的重要性,提高科技成果登记的数量和质量。做好科技成果登记、鉴定,省、市科技进步奖申报,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二、围绕项目带动,突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一)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面向达州战略需求与未来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全程跟踪,分类指导,积极做好国、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储备工作。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进一步优化项目立项程序,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全年申报、随时受理、分批下达。确定一批涉及面广、影响较大、效果显著的重点项目实行不定期跟踪检查,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二)围绕项目带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5项,市级科技项目73项,引导企业投入研发资金8.6亿元。集中力量开展中药产业化、农业优质安全生产、工业重点领域、社会民生事业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升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引导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电、中药等传统产业企业积极构建产学研用联盟,大力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综合开采和清洁煤技术,积极采用冶金自动化与节能降耗新技术,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建筑装饰材料,推动机械加工零部件及加工装备一体化进程,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食品工业,加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和过程控制智能化,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和重点企业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进程。积极培育创新产品和创新型企业,推过技术改造升级,推动我市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围绕“51133”科技创新工程,抓好川东电缆的智能电网光电复合电缆、川环科技的高性能涡轮增压氟硅橡胶管路等新产品的培育,力争战略性新兴产品、市创新产品达到10项;抓好天府药业的回生口服液新产品的深度开发,预计实现产值1亿元。
    (二)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挖掘一批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条件进行培育,加强政策引导,支持鼓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认定,力争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35家以上。
    五、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联盟,强化协同创新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和科技条件,推进企业加强与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三峡农科院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组织我市相关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进行培训,开展项目合作,推动清华大学与金恒机械有限公司“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定子关键技术开发”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促成川环科技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汽车特种功能陶瓷制品”、达钢与清华大学、西南交大的“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研发”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推进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中药现代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大力实施农业“4+8”工程,加强生猪、黄牛(蜀宣花牛)、苎麻、富硒茶叶、黄花、中药材、马铃薯等农业项目的技术攻关,督导项目实施进展。认真组织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和省级重点科技项目《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技术集成研究》等一批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认真谋划、梳理一批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二)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实现新突破。以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技术集成研究”省级科技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四川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达州)示范基地建设,抓好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推动地道药材规模发展,加强中药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提高饮片加工水平。促进达州中药产业发展,为达州打造“川东药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以园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一)促进专利申请量增质优。全年专利申请量力争突破600件,增长率不低于15%,其中发明专利增长30%,数量不低于120件,企业专利增长30%,数量不低于200件,新增25家规模以上产品开发类企业实现专利消零。
    (二)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举办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班,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创新机制,培养一批既懂管理、法律又懂知识产权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力度,积极引入中介服务机构与园区企业开展业务对接,以适应企业日益增长的专利代理、咨询和应对专利纠纷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业务需求。帮助企业发掘整理技术创新点,加强企业专利申请、保护。
    八、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和决策咨询工作
组织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等各项科普宣传活动;抓好科教片拍摄工作,邀请四川科技影像制作中心对我市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宣传报道;积极围绕达州“多点多极支撑”区域发展战略和实现“次级突破”的工作重心,认真选题,并组织好课题实施。积极主动向专家委员约稿,严谨审稿,认真办好《决策建议》,提高建议质量与水平,同时加强建议信息的跟踪与反馈。
    九、筹备召开厅市会商会议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推进会
启动厅市会商工作,请求省科技厅在我市打造天然气能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升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评审及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方面加强指导,并给予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征集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拟于上半年召开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推进会,促进省内外先进成果与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
    十、积极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协调财政、统计、人社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争今年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1.4%,为我市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创造条件。



                                                            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2013年2月17日

分享到:
上一篇:达州市知识产权局关于转发《四川省专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召开2014年达州市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会的通知
主办单位:达州市科学技术局
电  话:0818-2374192    
网站标识码:5117000040
域名备案号:蜀ICP备19022076号-1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49